赴美留学的困难与问题众多,如学费、家庭、工作、文化的不同等等各种问题。那么,是否能在中国本土就能享受到真正国际化的教育呢?这样既不用为了留学放弃目前的工作,远离家庭,漂流异乡,又可以受到先进的西方教育方式。但国内中外合办的项目众多,水平参差不齐,如何选择合适的机构,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样,对于日益增加的来华留学生来说,如何选择具有国际化教育水平又有优秀中国教育背景的学习项目也十分重要。
国际学生选择来中国读书的选校的过程中,几大决定性因素会影响学生们的考虑:他们希望能够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里接受教育,希望在中国最好的大学中深造,希望在学习商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中国的传统人文,风俗习惯,文化特色。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能够提供这样顶尖教育的商学院在北京、上海两地,有几家著名的高等学府。来自德国的Murat Akcay说:“BiMBA提供的国际化教育和全球化视角让我熟悉中国的同时,提升了竞争力。对我今后回国发展,从事中国方面的业务有很大帮助。”
的确,在能够提供英文授课和国际化教育的商学院中,位于北大国际、清华经管、北大光华,复旦光华,上海交大等学校脱颖而出,这其中也仅有清华和北大国际等几家所授予的MBA学位同时获得国际上商业管理领域最为权威的全部三项国际认证,包括AACSB、EQUIS和AMBA。只有得到统一认证的商学院学位才能凭借其国际化的认可程度和通行标准使学生即使今后在其他国家发展也不会受限制。有些MBA项目还开设了其他更多选择,以北大国际(BiMBA)为例,学员成功完成MBA学习后,可申请到美国纽约学习金融专业,获得第二学位。多元化的生源和文化背景,使得国际学生不会在学习期间感觉陌生,有助于学生们更好的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
具灵魂的MBA项目
对国际化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国际师资比例,招生来源等一些硬件指标上,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员的国际视野,国际思维方式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随着世界把越来越多的焦点集中在中国这个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上,中国的MBA项目在2009年也加快了自己国际化前进的脚步,在国际招生、课程设置、人才推荐与就业等全面国际化的道路上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他们不断关注着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也带领学员亲历国外知名商学院;他们研究印度、韩国企业,也将孙子兵法、国学带入商学院的课堂;他们虽然在《福布斯》和《财富》的评选中连年占据着首位,却一直思索着中国何时有可能产生世界级的商学院。全球知名媒体Businee Week在报道中,对北京的第一家中外合作的MBA项目——北大国际(BiMBA)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一家有灵魂的商学院。”这样高度的评价为在欧美地区的学生打开了一闪中国求学之窗,也为中国的众多类似北大国际一样的MBA项目带来了很高的声誉。
目标是打造世界级商学院
“目前中国还没有世界级的顶尖商学院,我们要创造各种条件加强设师资建设,提高学术方面的研究水平等方面,全面提高我们MBA的实力。应该说打造立足中国的世界级商学院是我们的目标,尽管很难,但我相信我们有一天会做到的。”北大国际外方院长史文博(Bruce Stening)教授信心满满的如此表示。
很多中国的商学院从创立之初就坚持生源的国际化背景,在过去的5年中,国际学生数量更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大幅增长。中欧,、长江、北大,清华每年招收的学员中,国际学生数量近年来成快速增长的趋势。以北大国际为例,从2004年的5%增长到今年的将近40%。2009年招收的国际学生中,欧洲的学员占40%,北美的学员占20%,其他的为亚洲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同学。生源范围覆盖欧洲、美洲和亚洲的16个国家和地区。今秋到清华大学报到的国际MBA学生中,来自欧美留学生的人数首次超过亚洲学员,占一半以上。55名国际学生分别来自美国、德国、英国、芬兰、瑞典、意大利等16个国家,美国已经取代韩国成为第一生源国。这种增长是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而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中国求学,正是他们看好中国市场,希望参与中国市场发展的表现。而读MBA是熟悉本土商业和文化环境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和方式。
为了让更多的国际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的MBA,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MBA的国际化特色,很过国内的项目始终通过各个途径积极推广项目品牌,打造在企业雇主和潜在生源中的领先形象。每年在全球各大城市举办的最大的两次MBA推广都会看到中国MBA项目的身影,北大国际、中欧、长江、复旦。他们通过走访欧美亚等近20个城市,在全球各地招收潜在学员。同时,这项项目不断深化与全球知名媒体的合作,以Business Week和Economist两家为例,BiMBA在两家媒体上不断更新的的背景资料和全面准确的媒体报道都为该项目增色不少。
此外,凭借良好的校友关系和紧密的校友网络,每年也会有很多的校友推荐身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学员前来中国就读。这些卓有成效的招生推广形式也为中国的MBA每年带来了大量的优质生源,优化了MBA的国际生源质量,进而提升了中国MBA的整体竞争力。